□ 市综改办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的开局之年,也是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启动之年,各地认真贯彻落实《孝感市美丽乡村创建行动方案》(孝办发〔2016〕4号)等文件精神,按照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总目标,坚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不断完善机制,创新举措,特色产业蓬勃发展,乡村环境明显改善,长效机制初步建立,取得了较好成效。近期,我们对各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了调研,收集整理了各地美丽乡村进展情况,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,并对下一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展开了思考,提出了深入推进的措施和办法。
一、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
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按照“全域规划、产业支撑、设施延伸、服务覆盖、生态文明、治理创新”的要求,大力开展富裕、清洁、生态、幸福、和谐“五个家园”建设行动。2016年,全市启动206个美丽乡村(自然村落)创建工作,涉及乡镇109个、行政村202个,其中:全市46个村纳入省农村综改办公布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,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镇。
从当前的进展看,有如下几大特点:一是工作启动迅速。各地按照省市会议精神,着力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,孝昌县从2015年底就以打造松姚线旅游休闲线路为重点,目前沿线的8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已基本完成,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共实施道路硬化77.2公里,整治当家塘182口,硬化渠道26公里,植树近15万株,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余盏,新建垃圾池130余个。二是创建思路清晰。各县市区都按照“十三五”时期的既定目标,逐年部署美丽乡村创建工作,安陆市计划启动52个美丽乡村创建,其中,巩固提升陈镇乡黄巷村、辛榨乡大廖村等36个自然村,新打造烟店镇龚岗村、雷公镇曹岗村等16个自然村。大悟县梯次启动36个美丽乡村建设,全面完成所有村的启动工作。三是项目整合有力。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将统筹实施项目744个,计划投入资金12.3亿元,其中过千万项目22个,过亿元项目1个。应城市召开专题会议,以应城政办函[2016]8号批复了“兴产业、促脱贫、建设美丽乡村”的实施项目,整合除“四保”(保基本运转、保民生保障、保应急救灾、保惠农补贴)以外的所有财政专项资金(包括涉农项目和非农项目),全部用于美丽乡村建设。安陆市财政专列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,计划整合涉农资金6800万元、“一事一议”资金450万元,全部投入到美丽乡村创建中。
二、主要做法及成效
1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,构建美丽乡村蓝图。树立规划是龙头的理念,高标准制定完成市县乡村四级美丽乡村创建五年规划,强化目标任务,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。一是统筹总体规划布局。全市制定了美丽乡村创建五年建设规划,每年新开展100个以上的美丽乡村(自然村落)创建,“十三五”时期,全市600个中心村(自然村落)达到美丽乡村创建标准。二是谋划区域规划布局。以县市区为单位,明确区域规划布局。各地都相应的出台了美丽乡村创建行动方案,根据市委、市政府的部署,按照5年创建的要求,将创建名额分配到各乡镇,构成区域发展布局。孝南区以两办的名义印发了《孝南区美丽乡村创建行动方案》,以107线、黄孝线和蔡陡线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为重点,每年建设20个美丽乡村的目标。应城市规划建成三带,东部打造由曹大至大郑村示范线、中部打造由冯堤至烧香台示范线、西部打造以伍份村、新四村为核心的示范区,今年重点打造25个美丽乡村。三是科学制定村庄规划。充分考虑各地村湾地形地貌、湖泊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,维护乡村面貌,突出地域特点,不搞大拆大建,不随意砍树填塘。应城市四里棚办事处孙熊村花费10多万元,请市建筑设计院编制了高起点的建设规划。
2、实施富裕家园行动,壮大农村产业支撑。各地在一年来的建设中,探索了“龙头企业+美丽乡村”、“特色基地+美丽乡村”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,全年新引进企业132家,建设农业休闲园144个。一是龙头企业帮建模式。依托地方资源禀赋、交通优势等特点,引进龙头企业,带动美丽乡村建设。陈店乡黄巷村依托喻丰生态农庄项目建设机遇,新建了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村民休闲广场,推进了整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,全面解决了该村用水和出行难问题,实现了村庄的美化绿化和亮化。二是特色产业带动模式。即改善农业基础设施,推进适度规模经营,引导土地流转,形成连片千亩以上基地,推广薯-稻、萝卜(红菜苔)-中稻、虾鳖鱼稻等“一高三新”种养殖模式,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,带动农民增收。汉川市刘家隔杨湾村采取水稻+红菜苔种植模式,初次种植面积突出300亩,一年下来,相比原来的种植模式,村民每亩增收达3000元以上。三是文旅结合带动模式。以旅游景区为核心,在景区周边匹配娱乐餐饮、休闲娱乐等农村服务场所,发展农村旅游业。孝南区朋兴乡上魏湾,发挥离丹阳古镇、金卉庄园近的优势,发展农家乐、特色小作坊、休闲体验馆等,成为周边城里人“住农家屋、吃农家饭、干农家活、享农家乐”的首选。四是财政资金扶持模式。应城市利用财政存量资金4300万元,对新四、西湖、陈王、王台、方集等重点贫困村进行产业扶持,重点对沟渠路桥闸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目前已完成渠道清淤13公里,硬化排灌渠26公里,新建机耕路28公里,维修改造泵站18处,农村面貌大为改观。
3、实施清洁家园行动,改善农村环境卫生。一方面,实施环境综合整治。大力推进“清塘疏渠”、“四清五改”行动,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。在“清塘疏渠”行动中,重点实施沟渠浆砌、塘堰疏挖等工程,清除村庄排水沟、下水道、池塘污泥和杂物,将农村死水变活,据统计,全市今年已整治塘堰987口,疏挖沟渠408千米,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00多处;在“四清五改”行动中,重点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,整治主干道路障等,实现村庄整洁、环境美好。孝昌县全年共清理乱堆乱放513处,拆除乱搭乱建285间,修建标准化垃圾池173个,添置垃圾桶1560个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另一方面,建立长效保洁机制。采取市场机制、理事会管理等机制,完善垃圾中转站、垃圾处理厂等设备,保障资金来源,逐渐建立起生活垃圾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机制。汉川市安排资金1500多万元用于农村垃圾治理,按每个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直接补贴50万元的标准,支持乡镇今年新建垃圾中转站17个,按每村每年1万元的标准,落实村保洁员工资补贴,按每年120万元的标准,设立清洁乡村工程考核奖励基金,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来。
4、实施生态家园行动,提高生态环境水平。以“绿满澴川”行动为契机,围绕“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青”的要求,开展农村“小果园、小菜园、小花园”三小园建设。据统计,全市今年,利用房前屋后、道路两旁空闲地,新增“三小园”1119个。
5、实施幸福家园行动,完善农村基础设施。加快两个“六张网”向农村延伸和覆盖,重点推进“六通五有”工程建设,完善农村基础设施,提高生产生活水平。在路通方面,加快农村断头路翻修、扩宽农村行政路、完善农田机械路,全年共改扩建主干道388公里,安装路灯10469盏;在通水方面,采取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结合的办法,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,美丽乡村创建村范围内解决安全饮水人口17.8万人;在房屋整治方面,实施穿衣戴帽,建成风格一致的居住群,全年共完成房屋立面整治5068间;在新建多功能活动方面,整合相关涉农资金,实施场地硬化,配套相应的活动器材,已新建多功能场所159个。经过一年来的建设,启动村内,村民出行更加方便,就学、就医等更加容易,生活更加幸福。
6、实施和谐家园行动,完善农村社会治理。激发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,发挥村民自治作用,成立各类村民理事会261个,提高农村治理水平。同时,开展“五好书记”创建、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,提高村两委的堡垒作用,营造群众文明创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。应城市的所有行政村都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,已培训农民1.02万人次,其中80个行政村还开展“五好书记”创建活动。
三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1、村级规划有待完善。虽然大部分村都已经完成了村庄总体规划,但是很多地方都缺乏专项规划和科学指导,村庄建设困难较多,项目建设随意性较大。
2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。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,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。一方面,各地都整合相应的资金,开展美丽乡村创建,但是与实际需要相比,资金缺口仍然很大。另一方面,美丽乡村建设很多都是公益性项目,回报率不高,难以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。
3、主体作用发挥欠佳。美丽乡村建设群众是主体,由于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群体,部分地区基层组织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宣传发动不到位、民主管理不到位的问题。部分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为是政府的事、村干部的事,不关自己的事,参与的积极性不高,造成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出来。
4、农民增收难度加大。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创建的基础,但目前部分村缺乏主导产业,经济上缺少新的增长点,农民增收渠道较窄。
四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
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中央农村工作精神为指导,贯彻执行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加大宣传推介、资金整合、产业培育、环境整治等力度,提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,把农村建成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美丽乡村。
1、加大试点推进力度。按照统一决策部署,继续启动100个以上美丽乡村建设,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。各地召开专题项目策划会议,结合中央、省、市有关政策,研究确定重点申报项目,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,定向对接,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项目保障。
2、加大宣传推动力度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,让“美丽乡村是我家,农村不比城里差”的思想深入人心,积极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等乡风文明建设活动,通过文化墙、广播宣传村内村规民约、民俗文化、好人好事等,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,营造农村比学赶超的氛围。
3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。一方面按照中央、省、市相关政策,加强各类涉农项目的整合,协调有关项目集中投入到试点村中,我市44个村已纳入省农村综改办公布的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。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发动、亲情召唤、合作共赢等方式,采取乡级财政帮一点、以奖代补补一点、爱心人士捐一点、受益群众筹一点等方法,多方筹集建设资金,破解资金难题。
4、加大产业培育力度。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提升产业发展水平。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,推广“稻虾”、“稻鳖”等“一高三新”种养殖模式,扩大“一高三新”应用面积;依托本地资源,引进龙头企业,培育本地手工业,壮大美丽乡村产业支撑;大力发展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,带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。
5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。继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,推广垃圾、污水处理模式,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。同时,在道路两旁、荒地等区域植树造林,推进农村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菜园建设,打造生态示范带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
6、加大科学规划力度。试点村规划与县域村庄布局规划、产业发展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,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,体现地域文化风格,慎砍树、禁挖山、不填湖、少拆房。坚持把规划编制与实施紧密结合起来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年接着一年干,整体推进项目建设,确保规划落到实处。